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科技)新闻分析:高温不止一时,气候警示“

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英国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拉迪卡·科斯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表明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极端热浪的频率和规模都上升,与1986年至2005年相比,2019年全球额外

  英国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拉迪卡·科斯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表明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极端热浪的频率和规模都上升,与1986年至2005年相比,2019年全球额外观察到4.75亿次热浪暴露事件(即一个人经历了3天或更长时间的极端高温)。

  该委员会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第六次综合报告。上一次在2014年完成的第五次综合报告,有力促进了国际社会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希望这一次的综合报告,还有这个夏天的热浪,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这些年几乎每个夏天都有热浪消息,今年欧洲7月的高温格外突出。英国气象局7月中旬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预警,伦敦希斯罗机场19日气温达到破纪录的40.2摄氏度。法国气象部门说,该国18日有64个城市打破了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小标题)“人类世”响警钟

  尽管关于“人类世”的具体起点、内涵外延等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毫无疑问,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其重要特征。

  在亚洲,韩国今年酷暑天气来得更早,有关部门7月2日将酷暑警报从“注意”上调至“警戒”级别,与去年相比提前了18天。

  新华社记者

  在美洲,美国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7月19日说,全国各地有超过1亿人口处于各类高温警告地带。

  对于这一波热浪的原因,气象观测可以提供直接、短期的解释。比如法国气象部门表示,最初位于亚速尔群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低压系统向比斯开湾运动,通过吸收伊比利亚半岛上空已经存在了一周的炎热空气而成为强热的来源。韩国气象厅分析,从6月下旬开始,北太平洋高压扩散至济州道南部附近,高温多湿的西南风沿着北太平洋高压边缘强烈流入,使得气温高于往年。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日前谈到7月热浪时所说:“我希望这是能唤醒各个政府的警钟。”(完)

  甚至在还是冬季的南半球,也传来了高温影响的消息。新西兰大气及水资源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境内雪线不断升高。该机构7月20日发布数据说,2022年1至6月新西兰全境平均气温15摄氏度,比1981至2010年同期均值高1.2摄氏度,为历史第二热。

  近来全球多地又见极端热浪,一些地方高温打破历史纪录,民众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受到威胁。究其原因,在短期的直接气象因素之外,专家普遍认为长期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更频繁出现。科学界近年热议反映人类活动影响的新纪元“人类世”,可以说气候变化给这“一世”敲响重要警钟。

  多国专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导致的长期气候变化是深层原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健康科学系教授朱怡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会导致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发生。  

  匈牙利农业部长纳吉·伊什特万26日对媒体表示,该国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干旱,目前有69万公顷农作物受损。由于缺水,有些地方的玉米和向日葵只长到膝盖高。流经匈牙利的第一大河多瑙河的水量只有平均水平的40%。斯洛文尼亚的生态环境也受到该国有史以来最热夏天的考验,7月第三周出现严重山火,截至22日已有8个村庄的500多人被撤离。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新闻分析:高温不止一时,气候警示“一世”

  历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传递的信息表明,如果不加强减排等行动,在“人类世”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像前面那样或更加恶劣的气候灾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4月通过第六次综合报告中第三工作组报告时说,世界处于一个“机不可失”的十字路口,如果采取行动,仍有可能到203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至少降低一半,并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全球升温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热会致病,热应激和高浓度地面臭氧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德国医生协会主席克劳斯·赖因哈特谈到欧洲这一波热浪的影响时说。法国卫生部门说,热浪期间民众因体温过高、脱水等原因就诊次数明显增多。

  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巨大影响,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已经让地球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人类世”。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属的“人类世工作组”指出,这个概念强调了“工业化以来显著加剧的人类影响”,相关现象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

文章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网址: http://www.qxyhjkx.cn/zonghexinwen/2022/0801/762.html



上一篇:高温不止一时 气候警示“一世”
下一篇:应对污染天气“上新”两个预案 成都将分区、分

气象与环境科学投稿 | 气象与环境科学编辑部| 气象与环境科学版面费 | 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发表 | 气象与环境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气象与环境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